渑池县 乡贤聚力 共筑“曲剧之乡”文化传承
9月24日,“马骐大剧院”揭牌。无论是在23日的名家名段赏析会、《寇准背靴》专场表演里,还是在24日的“曲剧艺术保护传承活化座谈会”上,一群心系桑梓的曲艺乡贤正以专业智慧与赤子情怀,为“曲剧之乡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9月24日,“马骐大剧院”揭牌。无论是在23日的名家名段赏析会、《寇准背靴》专场表演里,还是在24日的“曲剧艺术保护传承活化座谈会”上,一群心系桑梓的曲艺乡贤正以专业智慧与赤子情怀,为“曲剧之乡”注入强劲动能。
“保护、传承、活化曲剧艺术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。县委、县政府将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,以更大决心、更强力度、更实举措,推动曲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!”
传统戏《寇准背靴》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;现代戏《柜台内外》《大山的儿子》进京演出;现代曲剧《万水千山》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;保留剧目30余部;
细雨初歇的渑池,秋意里裹着戏曲的婉转。9月23日下午,马骐大剧院前彩旗飘扬,新建的曲剧公园内戏曲楹联醒目,与“曲剧艺术名家名角名段赏析会”的热闹交相辉映。海报前挤满乡亲,有人攥着戏单,有人打听名家出场顺序,孩童被戏服海报吸引,拉着长辈探头张望。
渑池县曲剧团素以演员优秀、演艺精湛而著称,深受观众欢迎,挂的是县级剧团牌子,却享有地市级剧团的声誉。从这个团里曾同时走出了两位河南曲剧流派的创始人,先后走出了两位河南省戏剧家协会的领导人。培养的学员中,有的成了著名演员,有的成了著名剧作家,其作品有的拍成电影,
庚子之春,无疑是一场国殇。就在新冠疫情暴发之际,病榻上的马老还满怀信心地对老伴儿说:等疫情过后,我要为武汉的抗疫英雄们唱上一段。不承想,2020年2月2日凌晨,这位享誉全国的著名戏曲表演大师、年近百岁的曲剧泰斗——马骐先生,溘然长逝。作为七千年仰韶文化发祥地的
如今,这片土地上,两座崭新的文化地标——马骐大剧院与曲剧公园,将缓缓揭开面纱,县融媒中心东边会议中心改为“马骐大剧院”,9月24日正式挂牌。
传统戏《寇准背靴》被拍摄成电影艺术片;现代戏《柜台内外》《大山的儿子》进京演出;现代曲剧《万水千山》被中央电视台录制并播出;保留剧目30余部;
1407年,明朝大军平定安南胡朝叛乱后,这片土地被更名为交趾,纳入明朝版图。在此历史关头,黄福被明成祖朱棣任命为首任交趾布政使兼按察使,开始了对这片遥远南疆的长达十九年的治理。